7月20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郑州市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国家防总决定于7月21日3时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7月21日,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
一组图看 河南的暴雨有多大↓↓↓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7月18日18时至21日0时,河南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累积平均降水量449毫米。
根据郑州气象局的分析,这次郑州遭受的极端降水从气候学的角度来看是超千年一遇的。
小编也查阅了相关资料,一些文献显示,在全国范围来说,河南并非暴雨(日降雨量50-99.9mm)、大暴雨(日降雨量100-249.9mm)、特大暴雨(日降雨量大于等于250mm)的多发地,像这次如此极端的连续降水更是罕见。
同时,一些资料也显示,暴雨导致的城市内涝是郑州等地面临的首要难题。随着我国近几十年城市化的发展,暴雨导致的城市内涝在全国一半以上城市(2008—2010年统计,中国500多个城市中约有62%的城市)发生过,如何应对这样的城市内涝也是全国性的难题。
千年一遇的暴雨究竟是什么概念?三天下完一年的量
7月20日,@郑州气象 微博发布解答视频。郑州气象局对这次特大暴雨做了一个数据的梳理和分析。
郑州20日16时-17时,一个小时的降雨量达到了201.9mm,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19日20时到20日20时,单日降雨量552.5mm。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的过程降雨量为617.1mm。其中小时降水,单日降水均已突破自1951年郑州建站以来60年的历史记录。
对比来看,郑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为640.8mm,相当于17日到20日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从气候学的角度来看,小时降水、日降水的概率,重现期通过分布曲线拟合来看,都是超千年一遇的。
除了郑州,河南其他站点也监测出了超乎往常的降雨量。据统计,截止到昨天全省共有4098个雨量站降水量超过50毫米,大于100毫米的有1923个,大于250毫米的有606个。根据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对日暴雨的定义,日降雨量≥50mm即可称为暴雨。
监测显示,嵩山、偃师、新密、伊川、登封等5个站点突破建站以来日降水量历史极值。嵩山、巩义、新密、偃师、登封等5个站点突破建站以来3日累计降水量历史极值。
对于造成这次河南强降雨的原因,河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宁表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分别稳定维持在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阻挡了上游系统移动,导致西风带低值系统在华北、黄淮地区长时间维持。受深厚的东风急流及稳定的低涡切变影响,配合河南省太行山区、伏牛山区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的强辐合抬升效应,使得强降水中心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稳定少动,造成了河南省长时间降水。
河南并非暴雨多发区,城市内涝是全国性难题
根据《暴雨年鉴》中的相关定义及标准,暴雨分级标准为:日降水量50 - 99.9mm为暴雨,100 - 249.9mm为大暴雨,大于等于250mm为特大暴雨,按这个标准来划分,河南此次全省监测到特大暴雨的雨量站超过了600个。
这样的情况在郑州乃至整个河南省实属罕见。
在《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数和强度特征》一文中,作者使用1951-2004年中国738个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取日降水量≥0.1mm的子样本的第95个百分位的日降水量,定为气候平均极端降水阈值,作为确定极端降水事件的标准。
统计结果显示,极端降水事件以持续1天为主 ,且持续3天的极端降水事件则主要发生在云贵高原西部以及长江以南的东南地区。持续4天及以上的事件的发生较为偶然,空间分布也不规则,主要出现在中国南方多雨地区以及云贵高原西部,而北方地区基本没有高持续性的极端降水事件发生。
《2008—2013年我国暴雨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一文统计的数据也显示,在这5年里,我国年暴雨日数总体趋势基本上是由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增,暴雨基本集中在东南地区。
除了此次特大暴雨灾害本身千年一遇,由此带来的城市内涝更是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增加救援难度的全国性难题。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城市暴雨内涝问题探析》一文中,作者表示,“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加速扩张,特别是大批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建设,城市在暴雨内涝及其衍生灾害方面的脆弱性越来越显著,灾害损失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暴雨造成的城市内涝灾害曾多次在国内出现。文章举例:2010年5月,暴雨3次袭击广州市,使羊城饱经水患,暴雨内涝引发的城市交通、网络、通信、水、电、气和暖等生命线工程系统瘫痪,社会经济活动中断,其间接灾害损失某种程度上已远远超过因建筑物和物资破坏所造成的损失。2011年6月23日,北京市突降暴雨,经济损失近百亿;2012年7月21日的突发极端降水,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亿元。
根据《中国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报告”》一文统计,2008—2010年中国500多个城市中约有62%的城市,即300多个城市发生过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其中暴雨内涝灾害发生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57个城市的最长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2012—2016年中国发生内涝的城市分别是184、234、127、154和183座。
最后附上《中国应急信息网》发布的 " 内涝避险自救指南 "
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河南一定能够尽快度过这次难关,恢复到正常生活,河南的小伙伴们,加油!
参考资料:
於琍, 徐影 and 张永香, 2018. 近 25 a 中国暴雨及其引发的暴雨洪涝灾害影响的时空变化特征. 暴雨灾害, 37(1), pp.67-72.
王志福 [1 and 钱永甫, 2009. 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数和强度特征 (Doctoral dissertation).
刘俊, 鞠永茂 and 杨弘, 2015.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城市暴雨内涝问题探析. 气象科技进展, 2, pp.63-65.
https://mp.weixin.qq.com/s/7ZmHxgs0g1K3-o3r3L36ug
https://mp.weixin.qq.com/s/Cmsu6MDiNb6zGDldA-rIzg
http://news.weather.com.cn/2021/07/3480754.shtml
如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